奥运会激战正酣,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然而近日,有中国选手在决赛成功会师,赛场内外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为一方选手欢呼应援的声音不断响起,为另一方加油助威的声音寥寥可数,甚至对运动员喝倒彩、放嘘声;一些人在赛后涌入球员教练的个人社交平台,发表不文明的极端言论……种种“饭圈”恶习,侵蚀体育赛场,让不少只想安心享受比赛的观众直呼“下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许多运动员在赛场上凭借实力“出圈”,成为不少人的偶像。只不过,追星如果跨过了理性的界线,对体育事业发展就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方面,控评、跟拍、入侵房间等极端行为干扰运动员比赛训练和生活,给他们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攻击引战、无端揣测、人为制造对立等极端化行为,让崇尚公平竞争和奋斗友谊的赛场氛围变得戾气十足。在“流量至上”“泛娱乐化”等畸形价值观引导下,一些粉丝不再关注赛事本身,而人为加戏为偶像“博C位”、“争第一”。畸形饭圈风气,歪曲了奋斗的意义,也误解了体育的精神。
过去,粉丝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在追星活动上,往往是个人行为;如今,追星日益向体系化、团队化甚至职业化转变,所谓的“饭圈”也随之形成。饭圈的形成,让一些年轻人在共同爱好的牵引下走到一起,在重新界定“我们”中获得情感的慰藉、精神的满足。但同时,饭圈的集体行动也频繁出现无序、失序乃至无视社会规范等现象。电影“锁场”、网络“控评”、互泼脏水、倒卖信息等不良现象,不仅透支着明星的流量,更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侵害着流行文化的正向价值。清除违规言论,封禁违规账号,斩断非法利益链条……这些都是整治饭圈乱象的必要之举。对身处饭圈的粉丝而言,爱无需理由,却需要克制;只有合理合法、文明有序的表达,才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一句歌词,唱出了一些粉丝对偶像的心态。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些年轻人通过追星确立价值认同,偶像被看成理想的自我。但如此一来,就很有可能忽视客观事实,出现“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和无底线的情绪化宣泄,有人媒介素养相对不足,陷入了“饭圈”同伴的“信息茧房”,跟风作出不当行为。有人只看到“偶像在舞台上好美好帅”,却难以发现或效仿偶像的内在品质。有人将情感都寄托在偶像身上,进一步弱化了与真实生活的联结。“饭圈”不是刷新存在感的唯一方式,偶像也不是永恒的避风港和安慰剂。总是跟随眼前的潮流亦步亦趋,就很可能经不住未来的风浪荡涤。
本届奥运会上,郑钦文夺得女子网球单打冠军。在赛前,她多次观看雅典奥运会刘翔夺冠的视频。21岁的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到”。训练时的刻苦、赛场上的拼搏,是郑钦文向偶像致敬的方式。无论是鼓励粉丝读书、还是带动粉丝积极投身公益,粉丝和偶像明星形成良性互动,既能创造出多彩的文化景观,也传递着美好与温度。倡导理性追星,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粉丝文化,让粉丝文化驶入正确的价值航道,这样的“饭圈”才能赢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