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遗憾惜败。
昨天下午,中国女排在1/4决赛首场迎战土耳其女排,双方激战五局,最后中国队以2-3遗憾败落,无缘晋级四强。
解说惠若琪是曾经的女排队长,她哽咽道:
“首先要感谢这些老将,他们创造了里约的荡气回肠,也经历过东京的遗憾退场,再战奥运,我相信朱婷、袁心玥、龚翔宇、丁霞、张常宁这些队员,不仅仅是带着一份对奥运的向往,更多的是一份坚守和传承。
感谢正值当打之年的中流砥柱李盈莹,王媛媛、王梦洁。她们是从低谷走向强大,她们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女排的不屈不挠和意气风发,还有初登奥运赛场的这些新人和小将,她们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未来的希望。
这个时候,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爱你,中国女排。”
一分多钟的解说词,回顾了女排新周期下的血泪拼搏,一句“我们爱你”,也承载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今天,小视想要从头开始,带你看一看女排姑娘们一路的坚守和传承,也看一看真正的女排精神——
所谓女排精神,就是一次次拼到最后一刻。
我们需要赢
老一辈人提起中国女排,大多会将记忆拨回到1981年的世界杯决赛。
那年十一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东京举办,中国女排犹如赛场上的一匹黑马,在赛程中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以六战六胜的成绩站上了决赛赛场。
11月16日,中日决战开始。决赛当天,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当时电视机还是稀罕物,很多人是守在收音机广播前,听完了比赛转播。
决赛中,女排顺利拿下前两局,却又很快被日本女排扳回平局,正值赛点时,教练袁伟民拉着女排姑娘们放下了狠话:“你们今天把这个球输了,会后悔一辈子。”
“要记住,你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在电视机前看着你们,要你们拼,要你们搏,要你们全胜。”
最终,她们以大比分3:2的成绩艰难夺冠,解说员宋世雄哽咽着向全国人民转播消息: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我们向大家报告这个喜讯:中国女子排球队,她们在本届世界杯比赛当中,本着胜不骄,败不馁,不服输,顽强到底,争取全胜的精神获得了本届世界杯赛的冠军!”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三大球项目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中国在竞技体育中收获的第一个重量级集体项目冠军。
香港《新报》的一篇社评道出了这个“第一”的意义:
「中国拥有十亿人,只要有适于人的发展环境,中国人的体能与智慧,何止“十亿神州尽舜尧”,多方面都可能显出其为世界上的优秀民族。大陆多项体育运动能在世界上抬头,反映了中共团结及在大陆安定下对国家人才的重视程度……」
换言之,女排精神,已然成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在面对未知世界时的力量源泉之一。为女排的每一声欢呼呐喊,都在增强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那是一个“我们需要赢”的时代,是一个需要靠金牌、靠第一来扬眉吐气的时代。
而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了世界大赛五连冠,其中还包括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自此包揽了三大赛冠军,实现了大满贯。
但冠军的辉煌背后,是伤痛、汗水、甚至血泪。
如今的人们很难想象,这样一支打下五连冠的战无不胜之师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心酸。
1976年,已经退役两年的中国男排队员袁伟民接到任务,要组建一支全面型女排球队,站上世界之巅。彼时中国女排已经与世界排球脱轨近十年,要想迎头赶上,不仅要挑出好苗子,更要“魔鬼训练”。
那时中国的经济条件还不行,她们在福建漳州训练,场地是竹子搭起的竹棚,地面则是煤渣、红土、沙子混合在一起的“三合土”。每打完一场球,身体就被撕掉一层皮。
主攻郎平作为扣球手,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练到最后常常手臂僵硬,甚至自己开发出看树叶练习挥臂的扣球技能。
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苦练中,才走出了“一锤一个雷霆”的铁榔头。
五连冠的荣耀背后,女排姑娘们都留下了永久不可磨灭的伤痛:长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让郎平的身体严重磨损,手指骨折、膝关节劳损,髌骨全部摘除;27岁的老将曹慧英膝盖里还埋着钢钉;陈招娣第五腰椎椎弓崩裂;陈亚琼在比赛中腰部扭伤严重,几乎站都站不起来。
但无论身体如何发出警告,她们都靠着胜利的意志,拼杀至最后一刻,也靠着不屈不挠的意志,成为了全民偶像。
载浮载沉
但辉煌的五连冠之后,是倏然而至的落寞。
巅峰时期的女排运动员们相继退役,没有人能接下这杆大旗,1988年兵败汉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拿了第七,1994年世锦赛落到第八名。
在那个尚且“唯金牌论”的时代,媒体形容这样的成绩是耻辱,而教练和老将们也都相继提出离职退役。
彼时的中国女排,动荡不安。
1995年,铁榔头郎平临危受命,以教练身份归位。
袁伟民在邀请郎平时,再一次提到了女排精神:“现在女排最缺乏的是精神,是教练的凝聚力,需要人格力量来调动运动员,而且时间特别紧迫,距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剩一年半,不允许再慢慢启动了。”
郎平,这个在五连冠的比赛中担当了四次主力、拿下三次MVP的体坛神话,自然是女排精神的最好代表。
早在1987年退役之后,郎平就前往了美国一边做教练一边读书,学习系统化的体育管理和运动科学,过去几年里,也在美国香港等地担任教练。但在中国女排最需要她时,她放下了远在美国的女儿,放弃了二十万美元的高薪,回到了国内。
后来,郎平在自传里写:“竞技、比赛,说到底,比的就是精神,比的就是士气。”
1995年,中国女排获得世界杯季军,1996年,中国女排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8年中国女排获得日本世界锦标赛亚军。
尽管总离冠军差一步,但这样的节节高升,已经足以振奋人心。
但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伤痛,郎平逐渐体力不支,多次在赛场边晕倒,甚至危及生命。当看到中国女排在稳中向好前进时,郎平提出了辞职。
2001年,陈忠和成为了中国女排主教练。
熟悉中国女排历史的人都记得他。早在五连冠时期,陈忠和就在女排国家队担任陪打,负责模拟对手球队中江上由美、横山树理等高水平选手的技术特点。五连冠落幕之后,他回到福建省队担任主教练。
但当国家队一声令下,他再次回到国家队担任陪打。一直到2001年成为了主教练,陪伴新一代女排成长。
2003年,在陈忠和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日本世界杯上以全胜战绩夺冠。这也是中国女排在十七年后的第一个冠军,凭借着这个冠军,陈忠和成为了2003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17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
从袁伟民到郎平,从郎平到陈忠和,三代女排教练,也为女排精神提炼了新的注脚。
要赢,要苦练,也要笑对赛场成败。
2008年,北京奥运。
中国女排以三胜两负的成绩获得了小组第三名,在四分之一决赛中,以3比0的比分战胜了俄罗斯女排,但在半决赛中面对强大的巴西女排时表现不佳,以0比3的比分败北,无缘决赛。在随后的季军争夺战中,中国女排以3比1的比分复仇古巴队,最终获得了铜牌。
但这一次,没有人对她们的奖牌指指点点。
因为这一年,我们是奥运会的东道主;这一年,我们以48枚金牌的成绩登上奖牌榜榜首;这一年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这一年,我们熬过了雪灾、地震,迎来了万众一心的中国。
记录中国女排的电影《夺冠》中,巩俐饰演的郎平有这样一句台词:“等我们真正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唯一的目的。”
熬过危机时刻,女排重现了传奇,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时刻。
拼到最后一刻
时间以郎平回归为分割线,中国女排又走向了摇摇晃晃的第四个十年。
2013年,53岁的郎平再次回国担任主教练,她面临的是又一个低谷时期的女排。
100天内,中国女排接连输给泰国、韩国,在亚锦赛都仅仅拿到第四名。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新的奥运周期的考验。
在郎平所带领的新教练组指导下,中国女排引进了意大利的技术分析软件,这套软件可以瞬间计算出某个位置对手所有扣球的路线,然后根据这些数据布置防守,改变进攻。
女排队员还摒弃了深蹲等传统训练方式,用大数据定制每日饮食,还有国际化、专业化的顶尖支持保障团队,明确分工,专人提点。
甚至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都遵循比赛制度需要和人才发展的科学规律。
郎平把国外的科学训练手段用到了国家队队员身上,再一次从全国各地挖掘新人打造国家队阵容。她说,没有想要不要重夺世界冠军,而是要为中国排球培养新人、培养教练,让女排精神后继有人。
2014年,世锦赛亚军,2015年,亚锦赛冠军,2015年9月,世界杯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巴西队对战时,由于身处对方主场,巴西球迷不断地起哄喝倒彩,但郎平带着她的女排姑娘们,守住了防线。最后,朱婷的后排进攻得手,以15:13的比分取得了决胜局胜利,逆风翻牌。
决赛和塞尔维亚对战,女排再次咬紧牙关,以3:1的大比分拿下胜利。时隔十二年,中国女排第三次斩获奥运会冠军,女排精神再次传遍全中国。
2019年,女排在世界杯实现了11连胜成功卫冕世界杯,女排再度辉煌。
但2019年后,中国女排再次因为人员断档、老队员伤病退役、青黄不接等问题,走得磕磕绊绊。
2021年,东京奥运小组赛出局。此次巴黎奥运又不幸抽中死亡半区,每一局都无比艰难。
这次巴黎奥运,是他们这个周期奥运赛事的缩影:一路挣扎,载浮载沉,但无论如何,都拼到了最后一刻。
在形容此次失利时,官方用了“惜败”。回看比分,确是如此。
25:23/21:25/24:26/25:22/15:12
咬得死紧的比分背后,是女排姑娘们一次次拼死跳跃扣杀重击,是她们一次次不抛弃不放弃的背水一战。
竞技体育最大的残酷,便在于这种“毫厘之间”。
比赛结束后,球员王媛媛发文:“这个周期我们跌跌撞撞,真的结束的这条,我真的特别的不舍......感谢大家对中国女排的不离不弃。”
在最后,她写:“希望中国女排能够在洛杉矶周期越来越好,下一届奥运会,不管那时在哪个位置,我都会和中国女排一起,见证每一代的逐梦之旅。”
读到这儿,我们才发现,这一代女排人,被我们认为是新人、小将的女排人,也到了告别的时候了。被喊妹妹的李盈莹,等到下一届奥运会,也要28了。
一个运动员,能有几个四年呢?
“中国女排还会再来,但下一次,不再是她们了。”
但小视还是会想到《夺冠》里的那句台词:
“有人活在梦中,有人喜欢现实,还有人将梦想变成现实。”
起起伏伏的心酸背后,遗憾与落败的痛苦过后,女排精神依然是定海神针,依然是时代造就的精神偶像,依然在推动着小将们一路向前。
正如郎平所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能赢,也依然竭尽全力。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凡心所向,行之将至。
我们已经夺取过很多次胜利,剩下的,就交给长期主义吧。
我们来日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