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球世界,知名俱乐部都有自己的知名球场。就像伯纳乌之于皇家马德里、诺坎普之于巴塞罗那、老特拉福德之于曼联,球队主场是俱乐部精神传承的载体,也是球迷文化的图腾。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之于北京国安俱乐部亦然。
经过两年多的改造复建,“新工体”近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成为北京首座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更引人关注的是,由于母公司中赫集团在改造项目后获得新工体未来40年的运营权,北京国安从工体的“租客”变主人。俱乐部和足球场的深度绑定,有可能是中国足球俱乐部职业化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新工体”成为北京首座国际标准专业足球场。
球场对俱乐部有多重要?
在国际足坛,英超球队阿森纳建球场的故事广为人知。阿森纳2006年以前还是打进欧冠决赛的顶级球队,却在搬进酋长球场后战绩一落千丈。这是由于他们筹借了高达4亿英镑的债务修建新球场,此后为还“房贷”被迫缩减开支,靠出售亨利、维埃拉、法布雷加斯、范佩西等当家球星凑钱,也让他们“卖队长”“争四狂魔”“失败专家”的名号被媒体越喊越响。
然而,阿森纳节衣缩食打造的新球场也为他们带来丰厚回报。英超球队的收入来源大体分为转播费、商业赞助和比赛日收入三部分,其中比赛日收入取决于球场规模、球票价格,以及饮料小吃纪念品销售。修建新球场后,每场比赛新球场都为阿森纳带来更丰厚的固定收入,健康的财政也让球队渐渐重返顶级球队行列。
比赛日收入外,周边产品的销售不容忽视。几乎每个有球场运营权的欧洲俱乐部都开通了球场参观服务,知名球场也成为众多国际旅客的旅行目的地。数据显示,在马德里,伯纳乌是参观人数第三多的博物馆,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收入约达1700万欧元。球场参观的最后一站大多直通球迷商店,据西媒估算,伯纳乌、诺坎普每年门票收入和相关的纪念品销售收入可达五六千万欧元。
新工体能给球迷带来什么?
1959年建成的北京工人体育场,是新中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之一。1996年,北京国安足球队落户工体,20多年的时间里,每逢周末,这里就会成为人声鼎沸的足球殿堂。由于其所有权隶属全国总工会,北京国安每个主场比赛都要缴纳约100万元的租赁费和安保费。
据媒体报道,2020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公开招标中,中赫集团联合北京建工集团、华体集团胜出,三家企业将负责该项目的3年建设及赛事服务期及40年运营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新工体的改造中,处处透露着为球迷带来更好观赛体验的匠心。6.8万个座席的视线升高60-120毫米,极大优化了观众现场观赛的视线。东西看台第一排座椅距离草皮仅8.5米,在比赛时观众可以听到球员说话,看到球员细微表情甚至是汗珠。此外,新工体在“死忠球迷”看台设置、包厢接待、餐饮及商品售卖区域、无障碍观赛区域、卫生间配比设置等方面,也全方位对标国际一流标准。
新工体增设包厢。
疫情前的2019赛季,北京国安主场平均上座人数超过4万人,球票收入约4500万元。随着新工体各方面观赛体验的提升,可以预见新赛季北京国安回归后,比赛日收入将得到大幅提高。
对许多北京球迷来说,曾在中超球队中唯一拥有专业足球场的上海申花队尤为令人羡慕。更大面积的实体店、更便捷的购买体验使上海申花的衍生品销售一度长期位列中超最佳,正版球衣销量也遥遥领先。
球队前队长徐云龙曾对媒体透露,原来的工体实体店只有100多平方米,在店面过小、球迷拥挤的情况下,主场比赛日的销售额可达近30万元。每个比赛日的工体北路,活跃着贩卖各类衍生品的地摊经济,不知是不是正版的球衣、围巾、贴纸等在这里热销。可以预见,新工体未来衍生品销售也将得到提升。
新工体将成京城商业新地标
一条东西向的工体北路相隔,路北,夜幕下的三里屯商街流光溢彩;路南,喧嚣中的工人体育场人声鼎沸。每到比赛日夜间,庞大的人流在此汇聚,带动周边餐厅、酒吧、夜市灯火通明,宛如繁荣的不夜城。
改造后的新工体,在打造整洁地上空间的同时,大尺度拓展了工体的地下空间作为商业配套。据介绍,项目一期总规划建设面积的38.5万平方米中,地上只有10.7万平方米,地下面积高达约27.8万平方米。
在建的地铁3号线和17号线也将与工人体育场商业配套区连接,形成赛事、综合性消费载体、体育公园、地铁公共交通系统相辅相成的文化体育消费流线。
有人分析称,相比一街之隔寸土寸金的三里屯,工体地块的商铺可能价值更高。庞大的球迷基础、数以万计的比赛日客流、完善的地铁和停车位设计、球迷群体观赛前后更强烈的消费意愿,以及未来可能承接重大赛事带来的高曝光度都让工体地块商铺的价值难以估量。
新工体外观。
百年俱乐部并非一朝一夕,足球发展也需一步一个脚印。期待此次北京国安俱乐部与工人体育场的深度绑定,为中国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