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足协公布了新赛季的准入名单,三级联赛缩编至16支球队。北京时间3月30日,《凤凰网》撰文,谈新赛季联赛缩编。
只经过了一个赛季的扩军之后,中超联赛的规模又从18支球队回到了16支球队。强行凑足18支球队并不难,广州队和石家庄功夫完全可以递补进来。不过,中国足协、中足联筹备组最终仍然选择缩编。
从职业化的发展规律来说,18支中超球队的优势显而易见。更多参赛队伍,意味着更多比赛场次,能够吸纳更多球迷的目光,转播权、商业赞助等方面可以卖出更好的价码。
但是,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中超上个赛季扩军到18支球队,并不是一个最优选。扩军的时机并不理想。大环境方面,去年疫情走势并不明朗,出现了大面积封控的情况,这直接导致2022赛季的中超联赛前半程继续沿用赛会制模式。
除了大环境的因素,具体到足球领域,俱乐部的生存处境举步维艰。赛会制、空场,以及经济的下行,对中超联赛的直接影响就是营收的下滑。中国的足球俱乐部本身就造血能力不足,很多俱乐部的母公司还是房地产企业。过去两年,房地产企业从黄金时代一下子就进入了黑铁时代,广州队(母公司恒大)、广州城(母公司富力)、深圳队(母公司佳兆业)、河北队等球队马上就进入了摆烂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中超联赛扩军至18支球队,导致了比赛注水严重。不管原因出在哪些球队身上,扩军之后低质量的比赛增加是不争的事实。7比0、6比0、6比1这样的比分,与进球盛宴没有丝毫关系,反而像一记又一记抽向中超联赛的耳光。这样的比分对于联赛的品牌形象必然是一种戕害。而且,多支球队在生存线上挣扎,也难以避免默契球,甚至是假球的滋生。
如今退回到16支球队,难免会被外界解读为朝令夕改。朝令夕改并不可取,但是中超联赛由18支球队回归16支球队,算是一种自我纠偏。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推动力还是广州城无力完成债务清欠工作,以及昆山FC的主动放弃。另外,在反赌扫黑的背景下,中超联赛新赛季更重要的是重塑形象,挤出职业联赛的水分是当务之急,而缩编有助于扭转当下的局面。
另外,武汉长江、新疆天山雪豹解散,河北队未提交材料,陕西长安竞技、淄博蹴鞠、北京北体大等队未获得准入资格,导致了中甲、中乙和中超一样缩编。如果中超联赛强行维持18支球队,中甲、中乙要么参赛俱乐部进一步减少,要么草率扩军,只会让中甲、中乙联赛的处境更加不堪,同时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以当下的形势来看,中超联赛回归16支球队,实属无奈之举,但应该也是当下最可行的方案。中国足球又一次面临全面推倒重建,中超联赛是中国足球的标杆,它同样需要重塑公信力。当中超联赛不再拥有特谢拉、拉维奇等超级外援,打出更有质量、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比赛才是王道。唯有如此,才能让球迷逐渐回归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