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上海海港俱乐部和西班牙人俱乐部就武磊回归展开谈判的消息不断传出,武磊团队也透露武磊本人确实也有回国踢球的意愿。
武磊回归上海海港在今天正式官宣,也就是说在欧洲五大联赛的赛场上中国球员的身影又一次地消失了。
武磊在最近一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谈到了一些自己对于中国球员留洋的看法。
“大家觉得我表现不好的原因是,他们认为我在外面踢球,回来没有带来更多东西。但其实我想说,我现在这个年龄,就我一个人在欧洲踢球,可是足球是团队运动,一个人改变不了太多。球员留洋是球员的职业追求,不是为足协留洋,不是为完成别人的心愿而留洋。如果说留洋的目的是为了给中国足球找面子,这不对。当然对于球迷的失望我能够理解。”
武磊的这段话是“大实话”,从武磊的这段话中我们也看到了武磊些许的无奈,“十二强赛”的失败让中国球员又一次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武磊作为“全村唯一的希望”自然也无法幸免。
大家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在中国球员即将又一次在欧洲五大联赛消失之际,我们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中国球员为什么要留洋?中国球员留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
中国球员走出国门,前往更高水平的欧洲联赛踢球可以让球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这是毫无疑问的,也是我们支持中国球员留洋海外的最大理由。
因为连续的输球,或许很多人都忘了武磊在“四十强赛”中做出的贡献。
在“四十强赛”重启后最后四场事关中国队能否出线的比赛中,武磊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首战关岛,武磊连下两城,帮助中国队7-0大胜关岛;次战菲律宾,武磊单刀制造点球,亲自操刀主罚命中,为中国队首开记录,帮助中国队2-0战胜菲律宾。
三战马尔代夫,武磊为国足首开记录,帮助中国队5-0大胜马尔代夫;末战叙利亚的关键比赛,又是武磊在场面一度被动的情况下杀入禁区制造点球,亲自操刀,罚入超出比分的点球。
在“十二强赛”中国队取得的唯一一场胜利中,也是凭借武磊的两粒进球,中国队才3-2险胜越南。
无论是无球跑动、人球结合,还是高位施压、身体对抗,武磊都展现出了高人一等的实力,既能得分进球,又能策应进攻,相比较武磊在上港时的表现,他的能力都有了全方面的进步。
作为中国队的当家球星,作为“全村唯一的希望”,武磊背负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即便身边充斥着个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武磊都在努力坚持着,武磊在中国队的表现已经足够令人尊敬。
不只是武磊,当年于大宝在葡萄牙只能踢葡乙联赛,回国加盟天津泰达后的表现如同外援一般。
张稀哲在沃尔夫斯堡做了一年冷板凳,但回到北京国安展示出技战术能力还是超过其他国内球员。
即便是陈志钊,在从巴西科林蒂安归国加盟北京国安后也是一身“腱子肉”,他在比赛中展现出的突破能力和身体对抗能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欧美足球强国的足球水平高出我们很多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前往更高足球水平国家的联赛效力,哪怕是做冷板凳,哪怕是踢低级别的联赛依然可以让中国球员的能力得到巨大提升。
所以我们应该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中国球员走出国门,去更高水平的联赛中踢球,从而提高中国足球的水平。
(二)
作为中国的邻国,日本和韩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来的球员在欧洲五大联赛效力,如果算上那些在欧洲其他国家和低级别联赛效力的球员,那更是数不胜数。
日本参加“四十强赛”时曾公布了一份的40人的大名单,有30人在欧洲联赛踢球,在最终确定的23人大名单中,只有4人来自日本国内J联赛,其他19人均在海外效力。
韩国队在欧洲效力的球员数量虽然比不上日本队,但像黄喜灿、黄义助这样的球员也都是各自球队中的主力,而“亚洲一哥”孙兴慜现在更是世界级的球星。
面对日韩两国这样的足球人才储备,中国足球确实难以与之竞争。
回顾中国球员的留洋历史,我们曾经并不落后于日韩两国,甚至处于领先位置。
1998年7月1日,杨晨以100万马克的身价转会德甲法兰克福俱乐部,成为中国效力欧洲五大联赛第一人。
随后,范志毅与孙继海也在1998年8月转会至英甲水晶宫(当时英甲是英格兰第二级别联赛)。
杨晨在德甲赛场上的不断进球,范志毅在第一个赛季成为水晶宫的后防核心。
他们出色的表现帮助中国球员在欧洲足坛树立了一个不错的形象,加上中国巨大市场的吸引力,掀起了中国球员留洋欧洲的第一个高潮。
李铁、李玮锋、李金羽、谢晖、郑智、杜威、邵佳一、孙祥、马明宇、董方卓等球员纷纷登陆欧洲,孙继海更是获得了“中国太阳”的称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球员在欧洲联赛中出现的越来越少,这其中球员实力下降是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足球自从职业化之后,足球青训不管是人数还是质量都一直在走下坡路。
杨晨、谢晖、李铁、孙继海、范志毅、郑智这些球员都是中国足球“专业化时期”的青训成果,他们的能力不但让他们可以在欧洲主要联赛中崭露头角,同时其中很多人也都是中国首次进入世界杯时的重要球员。
2001年世青赛的“白金一代”和2005年世青赛的“超白金一代”同样经历过“专业化时期”。
不是说“专业化时期”的训练水平高,但当时的选材数量确实是非常可观的。
1990到1995年间,我国青少年足球注册球员的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值65万人,1995年至2000年间下滑为61万人,2000至2005年间更是仅仅只有18万人。
2022年4月,中国国脚杨旭在一次直播中说:“中国足球注册人口才有8000人左右,日本50万,越南5万。连冰岛总人口那么少的国家,足球注册人口也有2万。”
从“专业化”进入“职业化”自然是巨大进步,球员们的待遇也得到了巨大提升。
但随着中国足球职业化,中国足球青训也从地方体育局转向了社会足球学校和俱乐部自身,年轻球员们的青训费用也越来越贵,选择踢球的孩子也越来越少。
加上中国足球市场不健全,足球学校和俱乐部无法通过出售年轻球员来获得收益,培养年轻球员的意愿自然是越来越低。
青训水平落后是中国球员实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实力不足自然无法引起欧洲俱乐部的注意。
中国球员去了欧洲就是外籍球员,俱乐部引进你是需要你为球队做出贡献的,就算是看中球员的天赋和潜质也不会给你太多时间,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依旧无法取得明显进步,欧洲俱乐部自然会放弃你。
(三)
收入问题也是影响中国球员留洋的一个重要影响。
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那次“留洋热”开始时,像范志毅这样国内顶级的球员一年收入最多可以达到300万人民币左右。
但在前往水晶宫后,范志毅一年的收入是国内的好几倍,欧洲足球水平高、收入多,那些实力不俗的中国球员自然愿意前往欧洲踢球。
翻找那个时期的足球新闻,很多球员都因为“留洋”问题和俱乐部之间产生矛盾,其中最为可惜的就是“追风少年”曲波,因为种种问题无法出国踢球一直都是曲波的遗憾。
但随着2010年恒大集团收购广州队,中国足球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广州恒大在巨额投入之下,赢得了8次中超联赛冠军和两次亚冠冠军。
在广州恒大的带动下,中超各家俱乐部也开始了“军备竞赛”,无数世界一流球员和大牌外教都被带到中超,中超联赛一度也被称为“亚洲第一联赛”,这些都是好的方面。
但在“金元足球时期”,本土球员的身价和工资水平也是水涨船高。
中国足球转会专家朱艺在一次采访中说:“当时,哪怕是在中超坐冷板凳的球员,也能拿到和欧洲顶级联赛中下游球队的主力差不多的工资,这还不算赢球奖金。主力球员年薪如果不到500万元,已经算是一般了。”
我们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也不是没有天赋和能力都还不错的球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但国内球员出国踢球的意愿变低了,就连已经身在海外的中国球员也是想方设法的回国踢球。
随着2017年中国足协开始推行“U23政策”,年轻球员从海外回国踢球的数量更是变的更多,邓宇彪、冯博轩、张源、杨立瑜、韦世豪等诸多有海外足球背景的球员都在那一年选择回国踢球。
2018年,韦世豪在一次网络足球节目中说出了很多中国球员的想法。
“刚去国外踢球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能踢出来。我刚刚出去挺顺利的,后来慢慢踢不上了以后,那个气也下来了。自己也是很年轻就踢上了葡超,那时候有梦想,然后慢慢慢慢没了。因为知道自己踢不上了,能力跟不上了。”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中国足球这个环境钱太多了,你作为一个中国球员跟国外球员一比太幸运了,国外球员没有退路。比如一个非洲小孩,一家老小都指望他踢出来养家呢,但我们呢?”
“我们有退路,我们在国外踢不出来还能回国挣钱,上进心可能没有人家那么强,人家是背靠悬崖,我们太幸运了。外国球员天天问我能不能带我去中国,级别低都无所谓,只要能赚钱。老外其实比我们还现实。”
之后甚至出现了“出口转内销”的一门大生意,某些经济公司将年轻球员送到欧洲(主要是葡萄牙),涮下水就能高价卖给国内俱乐部。
在这种情况下,谁又愿意去人生地不熟的欧洲“讨生活”呢?
在这种情况下,像武磊这样在成为“中国第一前锋”后仍然选择去西班牙踢球,更显得弥足珍贵。
(四)
因为“疫情影响”和中国房地产的问题,中国的“金元时代”在2020年戛然而止。
从2020年至今,已经有34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宣布解散,江苏苏宁俱乐部更是在夺得2020赛季中超冠军后宣布解散。
中国球员从“千金难购”变成了“有球踢就行”,球员工资更是变成了“不拖欠就行”,多少球员至今还在为了讨回被拖欠的工资而四方奔走。
2020年底,中国足协更是出台了相关限制球队投入与球员薪酬的政策。
中国足球瞬间从“盛夏”进入到了“寒冬”,不过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中国球员也再次有了“留洋”的动力。
2021年6月,中国足协组织了一次关于球员留洋的内部工作会议,希望通过自身掌握的资源,包括与欧洲俱乐部合作的资源以及球员经纪方面的资源,来协助俱乐部送球员留洋。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足球提出了7名中国球员的留洋计划,女足是王霜、唐佳丽、沈梦露、沈梦雨,男足是张玉宁、郭田雨、段刘愚。
随后不久,三名女足球员沈梦雨、沈梦露、唐佳丽便成功留洋,但是男足方面最终只有郭田雨短暂租借到葡超维泽拉俱乐部,因为各种原因郭田雨在维泽拉只待了两个多月便返回国内。
从这件事让我们再次看到球员实力对球员留洋的影响,中国女足在世界上依然处于靠前位置,球员留洋运作相对容易,而男足方面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据《足球报》报道,现在效力于上海申花的刘若钒收到了西甲加的斯俱乐部的邀请,有望留洋西甲,而足协也愿意利用一些商务资源予以配合,但最终能否成行依然不太明朗。
不过,对于球员留洋我们还是需要支持的,以中国球员现在的实力来说,不要怕坐冷板凳,能走出去就是好事。
虽然国情不同,但我们还是可以参考一下日本的经验,日本足协鼓励日本球员去欧洲踢球,虽然其中有很多人只是去了低级别联赛或者其他国家的小联赛,甚至很多人就此被淘汰出职业足球,但只有大规模的“旅欧球员”作为基础,才有可能出现在五大联赛踢球的球员。
现在我简单回答一下开篇提出的问题,中国球员留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就如同武磊说的一样,中国球员留洋的意义就是踢更高水平的比赛,实现自己的足球理想,从现在中国足球环境来看,球员留洋也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只要中国球员的足球水平提高了,中国国家队的实力自然也提高了,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当然,中国球员留洋的意义也并不仅限于此,其实中国球员留洋还有一个目标,就是把更先进的足球理念和更先进的训练方法带回国内。
“金元时代”过后的中国足球是一地鸡毛,但也不可否认当时大笔资金的投入给中国足球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高水平外援和外教的进入,让中国球员接受到了更先进的战术理念和更专业的训练,很多场经典比赛都证明了中国球员也可以踢出更好的足球。
但为什么当高水平外援和外教离开中国以后,中国足球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呢?
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本土教练培养的薄弱,长期以来土帅的执教能力都是备受质疑的。
日本足协在1994年便提出了“培养9000名C级资格教练”的五年计划,通过各类培训和考核培养出一大批基层足球教练。
曾经在2010年担任过中国国家队助理教练的国际足联讲师阿里·肖也曾经说:“足球青训成材率高不高,70%取决于青少年足球教练的水平。”
中国足球除了要提高青训球员规模外,还需要培养出一大批专业的足球教练,而那些曾经在海外高水平足球环境中接受过锻炼的球员们则是最好的人选。
第一批留洋欧洲的那批中国球员中,已经有很多人走上了足球教练的岗位,李铁担任过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谢晖现在的“压着打”也是很受追捧。
虽然中国球迷对他们也有很多质疑,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些有过“留洋”经历的教练在执教过程有许多跟纯本土教练不一样的东西。
现在,我们还是有很多在国外接受训练和踢球的年轻球员,这些球员中可能很大一部分人都无法踢上职业足球,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成为好的教练。
中国足协在发展足球青训和球员留洋的同时,还应该多开展教练员的培养工作,提供更多的足球教练岗位和扶植更多足球培训机构,这样既可以解决足球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可以更好的开展足球青训工作。
不管是足球青训、教练培养还是球员留洋,都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只有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浮躁的心态,中国足球才能走上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
我是麦克雷,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的足球故事。